新用户登入 登录
萌子岛 返回首页

zgqhezx的个人空间 https://www.dommdo.com/?901390 [收藏] [复制] [RSS]

日志

內奸外仁 爲什麽說劉備仁義的背後實爲陰謀

已有 75 次阅读2012-5-4 02:02

在這個世界上,很多人與別人交往時都是戴著面具的。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戴著面具生活,戴得久了反而又不覺得怎麽了,因爲存在的就是合理的。因此,在這個世界上就産生了許多雙面人,出現了許多心口不一、內奸外仁的人。 

其實,按照封建社會的潛規則,判斷漢室到底具不具備改朝換代的合理性,關鍵要看劉家到底還有沒有能人和王者。如果有,那麽不管他在哪裏,幹何種營生,都應當出來有所作爲。經過一番大浪淘沙,終于冒出了一個牛人--劉備。

三國時代的劉備就是一個標准的雙面人,內奸外仁。在《三國演義》裏,劉備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角色!他那忠厚仁義的長者之風深受每個人的喜愛。其實,他是以不動聲色、謙讓有禮爲外表,處處掩蓋內心的真實意圖。劉備這人極其虛僞,他的謀略偏于陰柔,極具韜晦特色,在待人、用人上打的是攻心戰。

在三國鼎立時期,魏得天時,吳憑地利,劉備靠的是人和。他一死,人和即失。蜀國後期出現劉封、孟達、糜芳等的叛亂,這跟劉備表裏不一、謀略上的取"假"不無關系。

這一切的一切還得從他剛剛登上曆史舞台說起。在剛出道的時候,劉備就用象征著"仁義"的"眼淚"和關張二人桃園三結義。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劉備爲什麽要和關羽、張飛二人桃園三結義?

劉備不但長有一副帝王相,而且心理素質極佳,可做到"喜怒不形于色",讓人難摸深淺。不過我們只要把握一點--看行爲,不看言語--就不難窺破。

仁義的劉備與張飛、關羽桃園三結義,就是從"仁"字上得到他們二位的信任,輔佐他成就大業,還組建了一支遊離于官方和民間之外的政治和軍事力量。其實嚴格說,該組織並不合法:第一,劉備雖姓劉,且自詡皇室宗親,但沒有被確認,實爲一介農民,所以沒有守在招兵榜前半路截獲政府資源,私自組建"義軍"的權力;第二,如果真是皇親,那就不允許與異姓結拜兄弟,會破壞皇家姓氏的純正;第三,關羽"造反"在前,張飛鞭笞督郵于後,這些行爲在朝政裏被稱爲賊軍、草寇的行爲,盡管他們幫助過"義軍"鎮壓過農民起義。

而後來劉備還打出了一系列的"漂亮"牌,那就是他先後曾救過孔融、陶謙,但或名或利他總能撈一把。他投靠劉焉,卻占了劉焉兒子的地盤;投靠盧植,盧植有難他不敢援手;投靠公孫瓚,在公孫瓚被圍時袖手旁觀;投靠呂布,卻勾結曹操殺了呂布;投靠曹操,卻殺了車胄,占了徐州;投靠袁紹,曹、袁大戰時他在新野享清福;投靠劉表,卻任憑蔡氏奪權。劉備就是這樣在投靠和背叛中撈取好處。這樣一個人竟然能被稱爲仁義之君,可見劉備使的手段是多麽厲害。

由此看來,亂世就是亂世,政府的合法性都遭到顛覆,哪還有人追究似是而非的擦邊球呢?這便是劉備的第一高:有眼光,有膽識,民主開放,因時而動。但盡管他大造聲勢搞結義,還是只在民間有些影響,上流社會沒人理睬,比如袁紹等諸侯就都不認識他。他便來了個第二高:主動求發展。與伯樂識千裏馬相反,他是千裏馬找伯樂,很快便瞅准了一個可能賞識"三駕馬車"的人--曹操。曹操作爲最具奪天下志向和才華的人,當然對仁、義、勇的真功夫求之不得。他正好與劉家人相反,重實不重名。于是劉備就若即若離地總在曹操跟前露才。



而看了此故事,諸位應該知道劉備在被曹操追得窮途末路時,所謂的攜民渡江的"真實意圖"了吧。

劉備在荊州依附劉表期間,雖然無權無勢,但他的人品卻征服了荊州的吏民。當他由樊城經襄陽向江陵撤走時,"(劉)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。比到當陽,衆十余萬,輜重數千輛,日行十余裏"。左右勸劉備盡快前進,保有江陵,說現在相隨的人雖多,但能作戰的士兵卻很少,如果被曹操的兵馬追上怎麽擋得住?


劉備說:"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,今人歸吾,吾何忍棄去!"他堅決跟十余萬民衆一起走,盡管這樣做有可能被曹操追上,也絕不遺棄百姓。與民衆休戚與共,真是緊要關頭見真情啊,這些都充分顯示出了劉備的政治品格,這在古代政治家中是難能見到的。當然,民衆對他的感激就不必說了。而最後,由于跟隨的民衆太多,部隊行進緩慢,最終被曹操追上。劉備遭受重大挫折,妻子死難,剛滿周歲的兒子阿鬥也差點失去,只剩下數十騎到達漢津。此時,正好遇到關羽的船隊才幸免于難,得以由漢江至夏口。 

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,雖然劉備爲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品格付出了代價,但他卻贏得了萬世千秋的贊譽。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評論說:"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,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。......其終濟大業,不亦宜乎!"意思是說,劉備雖然面臨顛沛流離的艱難,而他的信義卻表現的很明顯,形勢逼人、情況危險下卻不失言,最終必能成大業。

而劉備攜民渡江,可見他弘毅寬厚,但其實事情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。俗話說:亂世出英雄。在三國那個動亂的時代,像劉備這樣的人不會甘做一個平凡的人,他也有野心。而他的仁義則可以幫助他獲得人心,得人心者得天下,想必劉備一定深知其中的奧妙。而在此之後,他們到了長阪坡,劉備被曹操打得丟盔棄甲、倉皇逃命,連愛子阿鬥也陷落敵陣。劉備的兵已經是所剩無幾了,而且是傷的傷、殘的殘。此時的劉備,逃得連老婆孩子都可以不顧了,又怎麽顧得上老百姓?這場殺鬥中趙雲懷抱後主,衝出重圍,砍倒大旗兩面,奪槊三條;前後槍刺劍砍,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。

其實在當時的戰亂年代,老百姓真正想得到的是安全,只要可以保命就可以了。而此時,諸葛亮火燒新野,整個新野已是一片火海,老百姓有家不能回,不跟著跑又能怎麽辦?那麽,他們爲什麽要跟著劉備跑呢?因爲劉備在他們心裏是仁義之君,而曹操在他們心裏是奸臣、是漢賊,而且那時劉備同意諸葛亮燒新野時打的旗號就是要保護他們,是爲了除掉他們心裏所謂的漢賊。那麽,曹操的追兵在後,劉備的敗軍在前,老百姓夾在中間,不是擋箭牌又是什麽?

後人有詩曰:"血染征袍透甲紅,當陽誰敢與爭鋒!古來衝陣扶危主,只有常山趙子龍。"爲救劉備之子劉阿鬥,孤膽英雄闖百萬大軍而七進七出,當趙子龍冒死救出阿鬥來到劉備面前,把阿鬥交給他時,劉備說:"爲汝這孺子,幾損我一員大將!"于是,劉備高高舉起孩子要摔在地上時,趙雲趕快接住了孩子。看到這一點,大家都會想到劉備這一舉動是在收買人心。沒錯,因爲在場的人都大爲感動,尤其是趙雲,更是感激得五體投地,從此心甘情願爲他出生入死。

從這一點看來,劉備使的手段比起袁譚來要高明得多。在這場戰役中,表面上是曹操贏了,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贏家卻是劉備。劉備攜民渡江至少撈取了三方面的好處:

第一,劉備很聰明,因爲他拿老百姓當了擋箭牌。事實上曹操即使再狠,他一個人也不可能把數十萬的百姓全部殺光。就算是曹操真的能狠下心來殺那些老百姓,那他也要一刀一刀地砍,如此一來他也要砍一陣子,那時候劉備早已逃之夭夭了。

第二,劉備也可以從這一舉動向世人證實自己是仁義之主。如果劉備不是一個"仁義之君",不是民心所向,這十幾萬的百姓會跟劉備逃難嗎?

第三,曹操的追軍在後,要想追上劉備也要把老百姓給殺掉,而這殺百姓的罪名自然是他曹操的,要不怎麽能說"曹以暴,吾以仁"呢?若要這麽說來,劉備仁義背後也隱藏著他陰險的一面。我們不妨來看看劉備的用人之道。三國之主對于用人,可謂各得其妙。劉備獨運用奸氣,以謀人之術稱道;曹操獨運霸氣,以禦人之術爲專;孫權善用痞氣,以和人之術見長。

劉備善于謀人是衆所周知的。所謂"劉備摔孩子,收買人心",並非虛言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雖然極爲尊敬,但是從諸葛亮出山到赤壁之戰這段時間,卻沒有給他任何官職,可見劉備雖說如魚得水,但也並非像人們所想的那樣,諸葛亮此時就連個小小官職都沒有,這未免也就說不過去了吧?一直到諸葛亮一葉扁舟聯吳抗曹、火燒赤壁後,才封了諸葛亮"軍師中郎將"的官職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评论 (0 个评论)

小黑屋|萌子岛

GMT+8, 2025-5-2 02:44 , Processed in 0.040671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Copyright 2020  atollmoe©.a2.1.0 All rights reserved. 9+

Copyright 2009  supported by zhixuan© oeo© oko© All rights reserved.Thank you!

返回顶部